難以忘記的一次教學活動日——記第一臨床學院教學活動

時間:2021-02-06瀏覽次數(shù):

因為疫情我們提前結束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回到了溫暖的家里,在近半年中由張連云老師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中我們茁壯成長,由醫(yī)學生逐步向小大夫角色轉變,1個月過去了讓我尤其不能忘記的是2021年1月7日下午,在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我們舉行的本年度第一次教學活動,本次活動由省教學名師孫祥德老師帶領三位藥學院教師與一附院診斷學教研室進行臨床老師們進行的一次教學活動。

首先,張連云老師歡迎藥學院教學經驗豐富的孫祥德老師及其名師組小組成員親臨指導我們的教學活動,她表示作為臨床醫(yī)生很高興和校內基礎教學的老師進行名師組活動,此次活動包括PBL及情景教學方法演示。其的目標在于鼓勵各位帶教老師在此后的實踐中教學中積極應用這兩種教學方法,同時使基礎和臨床課任課互通有無,探討教學經驗和方法,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接著,由張連云老師主導,助教王靖、見習生張會祥、黃子芮進行PBL教學演示,我們分別演示疾病診斷方法如何用于臨床病例,包括演繹推理的、橫式識別及橫向列舉,我們相互提出疑問、相互補充,最后張老師反饋和總結。之后教研室的秘書張媛和李俊艷提出了一些實施中的困惑,討論過程中藥學院老師們結合自己經驗給出建議,診斷學教研室資深教師王霞、朱艷麗、黃健老師也給出了很好指導方法,張連云老師鼓勵各位老師要在實踐中摸索一套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們學習診斷學這門橋梁課更加得心應手,力爭將學生培養(yǎng)為具有職業(yè)勝任力的方向開展一些教學方法,并在實踐中克服困難,不斷總結方法,將在學院組織培訓的各種新的比如智慧樹課堂盡快用于實際教學,加快教學改革。即將帶教診斷學實驗的張東杰及王曉亮決定經過再學習和指導將PBL教學開展于部分課堂,藥學院孫祥德老師交流教學經驗時說他是帶著好奇心來看看我們的臨床教學的,提出要勤學習、常反思、善總結。在場的老師們和我們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生怕漏聽一個字,使我們都受益匪淺。孫祥德老師指出: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的;2、要定期有計劃地舉行教學活動,堅持“熟能生巧”理論;3、舉辦活動后要及時總結記錄,歸納各種資料,適時申報教學項目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4、臨床和教學并重,結合學生需求,應用現(xiàn)代化教育方法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過程中一附院教務部張偉老師對以孫祥德老師為主導的名師組成員能夠不辭辛苦來臨床指導臨床教學表示感謝,當他告訴大家明天學生就要離校,讓我們倍感參加此次教學活動尤為可貴,師生們不愿離開,互相交流討論,孫老師用風趣、幽默的話語,引起大家一陣陣歡笑,同學們的積極發(fā)言和陣陣掌聲把此次交流會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從老師們滿意的笑容和欣慰的目光中我們知道此次教學交流會取得了圓滿成功。遺憾的是由于疫情我們很快離校,暫時不能夠和老師們一起現(xiàn)場進行如此生動的教學活動了,張老師囑咐我們注意疫情期安全,居家也要安排好學習,有學習的困難可以線上溝通,回到家中我們時不時接到張老師的督促和問候倍感溫暖。我們在這次交流會中也受益匪淺,學習了知識,老師們的交流也讓我們明白為了我們的提高老師們竭盡全力。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教學活動不是紙上談兵,務必要與實踐相結合,努力學習,用心參與教學活動,在活動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我們愿與教學活動共同進步、共同成長!